随着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、武汉方舱医院陆续休舱,全国各地援鄂援汉医疗队陆续返程。致敬横幅、“过水门”、铁骑护送……英雄凯旋,各地纷纷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回家。而在湖北各地,当地民众则用夹道送行等方式感谢英雄、送别英雄,令人感动不已。
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。此前为驰援湖北,全国共有300多支医疗队、4万多名医护人员抵达湖北,与当地医护人员并肩作战。正是因为这些医护人员星夜驰援、勇敢逆行、日夜拼搏,我国才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。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,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。各地民众用最高礼遇欢送、迎接英雄,彰显了全社会崇敬英雄的浓厚氛围。
前不久,浙江宁波某小学对11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“你心中最崇拜哪类人”的问卷调查,钟南山这样的科学家、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、解放军和警察,居孩子们心中偶像的前三位。《2020年上海市少先队员寒假学习和生活情况调查报告》显示,98%的少先队员在今年寒假期间把医护人员当“偶像”,志愿者、社区干部、解放军战士、人民警察被列为榜样的比例也达到了六七成。这样的结果让人欣慰。疫情当中,像钟南山这样的科学家、数以万计的医护工作人员、闻令而动的解放军,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,为我们筑起了疫情防控的血肉长城,他们是最耀眼的英雄,是最值得青少年崇敬的偶像。同时,疫情期间,媒体高度聚焦这些逆行英雄,青少年被他们的事迹感动、受他们激励,可谓顺理成章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。部分青少年崇拜影视娱乐明星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,在很多国家都是如此。偶像崇拜并不是洪水猛兽,而是个体走向成熟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,其本质也是在寻找学习的榜样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以积极、正面的人物作为偶像,往往可以激励青少年向上、向善,不断完善自我。真正值得担忧的不是一些青少年追星,而是有的人眼里只有影视娱乐明星,而没有科学家、行业领军人物,没有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出精彩,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社会中坚、民族脊梁的位置。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,可能是部分青少年精神上的缺钙,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滑坡。而在追星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病态粉丝文化,更是助长了互联网暴戾之风,有悖公序良俗,饱受诟病。
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至为深远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,对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,广大青少年学生不得不延迟开学、居家学习。疫情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影响很大,对他们的心灵也带来了很深的触动。此时,因势利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恰逢其时。通过更广泛地宣讲抗“疫”英雄们的事迹,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英雄、崇敬英雄、学习英雄,能够事半功倍。
当然,青少年正确偶像观的形成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而在于久久为功。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,也需要大众媒介增强社会责任感,为青少年提供正确指引,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实际上,青少年的偶像观是社会主流价值的一种缩影,媒体包装和塑造什么样的英雄、社会追逐什么精神、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,青少年就会有什么样的偶像观、英雄观。
社会崇尚英雄才会造就更多英雄,人人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。英雄是引领国家精神的灯塔,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青少年的成长尤其需要榜样,需要英雄人物的引领。以抗“疫”英雄为榜样,引导青少年学习他们面对危险时挺身而出、一往无前的无畏精神,学习他们在关键时刻坚守岗位、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,学习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结合起来的崇高志向,从英雄身上汲取更多的正能量,从小学英雄、长大做英雄,是教育的重要使命,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。
(作者系本报记者)
作者:杨三喜